上海理工大学中外合作4+0招生
2022-06-30 11:09:35
TVB纪录片《没有起跑线》中,为我们揭秘“香港幼升小有多疯狂”:从子宫开始准备,赢在射精前,兴趣班的鄙视链……
《没有起跑线》中:
香港家长为了孩子“幼升小”,从怀孕开始准备。
名校只收一月份出生的孩子,所以要算好月份什么时候怀孕。
爸爸为让孩子进好幼儿园,放弃自己工作去面试当校工。
孩子的兴趣班也存在鄙视链,“别和学弹琴、游泳的做朋友”,因为“竖琴、高尔夫、骑马”才比较高级……
纪录片中,lrene将要生第二胎,她已经有一个两岁大的儿子,由于不想在第一胎做个“怪兽家长”,lrene夫妻俩并没有对儿子特别培养某些才能,这才发觉相比于同龄的小孩,儿子已经落后很多了。
正是因为lrene没有刻意操练儿子,让他“输在起跑线上”,于是她决定让下一胎早点适应竞争
丈夫却觉得,孩子那么小就上学太可怜了,却被lrene以“没有学位”“没有学校读”“不认字”更可怜的理由一顿猛烈反驳。
为什么lrene对孩子的教育如此急迫,纪录片中也给出原因:
香港整个社会若用一个词概括的话,那就是“竞争”,加个修饰词则是“激烈”。
香港教育质量在亚洲甚至是全球来讲都很优质,然而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只掌握在极少数名校手中,就像英美教育一样,英G5、美藤校等。加之香港资源有限,人口较多,这种竞争就显得格外的“残忍”。
甚至有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好的幼儿园,面试当校工……
除此之外,一些名校只招收特定月份的宝宝,为此也诞生一句名言:赢在射精前
因为希望孩子进好的大学,所以要选好的中学,怎样能进入好的中学,就要有一间好的小学,要有好的小学就要有好的幼儿园,进入好的幼儿园,就要先选好的育婴院,要有好的育婴院首先要排期,所以一定要赢在子宫里,一定要赢在射精前。
37岁的Sharoni是高级秘书,她的儿子今年五岁半,就读于名校幼儿园,现在已经获得北京大学颁发的普通话证书。面对香港的社会情况,Sharoni表示,你的确可以活得自由自在,潇潇洒洒,但前提是你不要做这两件事:一是不要买房子;二是不要生孩子。
因为,买房子就被银行绑住,生孩子就被社会绑住,只要你沾上其中一个,你就必须跟着社会行进的轨迹走下去,就算你不走,也会被推着走的。
与香港妈妈们的焦虑不同的是,爸爸们普遍比较佛系,认为这不过是群氓的狂欢和商家挣钱的陷阱。
赵公梃的爸爸认为,整个现象就像有一群“丧尸”,但不是每个人都想做“丧尸”,只是你被“咬了”,你自然而然的成为其中的一份子。
Iheo爸爸则疑惑,花完钱之后,是不是真的有帮助
Eric爸爸则说了两个小学同学的故事,表示小时候优秀的同学长大后并不特别,反而使差点被勒令退学的现在成为经济学博士,如此,赢在起跑线上还有什么意义?
Ming爸爸认为,现在是大人的战场转移到小朋友身上,是大人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们。
孩子们过早的进入成人世界,以至于连兴趣班的鄙视链都显得格外“成年化”
弹琴、游泳都不在像以前那样吃香,如果孩子的兴趣特长是这类,可能会交不到朋友,因为“竖琴、高尔夫、骑马”才比较高级
孩子的生日会也必须办在酒店里,场面像是嫁女儿或娶媳妇那样,送生日礼物,也不再是芭比娃娃,糖果蛋糕,反而是莎士比亚文集……
面对此景,网友们评论:
其实我们都知道要给孩子一个“快乐的童年”,但是面对社会大环境,面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,每个国家都差不多。获取优质资源是要付出昂贵代价的,所谓的精英教育本质上是“拼财/拼权/拼精力”的。
经济基础决定教育水平,教育水平实现阶层流动。
那么,香港社会有阶层固化现象么?
如果有,何苦这么拼;如果没有,何必这么拼?